
2024年9月23日,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育社会学》编写启动会暨专家咨询会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楼404会议室顺利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教育理论编辑室主任王迎兰、出版社党委委员资深编辑刘立德、教育理论编辑室副主任韩华球、主任编辑陆洋、总编室博士后欧阳修俊出席会议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小钧,《教育社会学》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程天君教授,教材修订组成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吴愈晓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水红、杨跃教授,邹慧明、陈南、钟程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扬主持。
首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代表学校致辞,他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马工程教材对青少年一代具有重要影响,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南京师大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材建设,确保本次教材编写工作高质量完成,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回顾了南京师范大学与出版社之间深厚的合作关系,肯定南京师范大学在教材出版方面的重要贡献,并结合马工程教材编写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本次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编写要回应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二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材编写应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加快构建以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三是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教材应在内容上反映当前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时代特征,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在线课程开发等途径提升教材质量。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此次《教育社会学》教材打造成精品。

随后,《教育社会学》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程天君教授围绕教材修订工作的准备情况和初步计划进行汇报。他指出,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程天君着重说明了《教育社会学》教材修订的总体目标、编写安排、进度要求等,强调了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质量要求。

教材修订组成员吴愈晓、刘云杉、高水红、杨跃、邹慧明、陈南、钟程依次汇报了各章节的编写计划和内容框架,并在汇报过程中积极讨论。
在指导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资深编辑刘立德指出教材编写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社会发展观,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指导性,关注学科理论、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做到教材内容全面与适宜,反映中国特色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副主任韩华球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快修订和新编教材的进程,二是要处理好教材语言风格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优化教材结构。编写内容应详尽地包含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等,以确保内容的完整性。教育理论编辑室主任编辑陆洋、博士后欧阳修俊就文本的编写规范,从格式的一致性、文献的新颖性、引文的权威性等方面给予了修订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王迎兰主任从整体上对教材容量的均衡、新旧内容的平衡、学科的自主性和完备性等方面进行指导。

最后,程天君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及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再次表示感谢,并向编写组成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原则、规范及要求。他表示,教材编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团队将积极吸收各位专家的指导建议,加快进程,努力编写出高质量的精品教材。

图文 | 吴尧瑶 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