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深化校地合作,共探创新路径——

“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与实践”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04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2025228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字化中心肖索科主任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教师团队,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胡荣华副校长,培训管理处李六扣主任,人事秘书唐柯主任,数字化中心部门成员,以及来自多所试点学校的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肖索科主任介绍项目2024年的推进情况,总结当前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展望。他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优化项目管理,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乔雪峰教授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介绍了AIGC数字融创空间的概念,阐述了AIGC技术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项目,乔教授就近期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面对教育转型的大潮,乔教授呼吁高校与中小学应携手并进,共同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引领和推动教育的未来发展。

接着,马君谦博士提出通过任务驱动和AI技术的应用促进师范生见实习模式创新的构想,期待进一步探索AI与学科融合的方式,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效果。

会议讨论环节,试点学校的教师代表依次发言,分享了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等。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围绕教育数字化的前沿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趋势,并对试点学校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反馈与点评。

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围绕2025年项目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交流。刘云珍老师着重强调了技术、教师和学生这三个维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认为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陈树强老师则指出,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学校领导对于数字化项目认知的深度以及给予的支持力度,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唐柯主任特别提到了在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中引入新AI技术的必要性。李六扣主任则表达了对于加强教育领域培训以及充分利用技术平台来提升教学效果的迫切需求,认为这是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途径。

会议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胡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支持体系,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他强调,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进程必须尊重教育的本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数字化赋能教育不仅是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求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深化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京师范大学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携手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改革,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