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上午,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应邀做客我院“行知教育讲坛”,为大家带来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挑战与未来:从全球经验到中国实践”的学术报告。黄福涛博士现任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和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同时,担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基准协会理事,Richmond,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董事会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课程设置与开发、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等。此次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建华教授主持。

主讲人:黄福涛 教授

主持人:胡建华 教授
报告主旨
黄福涛教授的报告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挑战与未来:从全球经验到中国实践”为题,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及其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趋势”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黄福涛教授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出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及其流变进行深入辨析。黄教授指出,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变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显著影响,地缘政治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跨境流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黄福涛教授就学界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流概念进行了介绍与梳理,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国家和民族存在为前提,是指不同国家、文化、制度等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黄教授强调,在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研究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基于中国的本土情境与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也可以以时间、时期和历史的纵向维度为分析框架,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与实践的流变。
其次,黄福涛教授援引大量国际问卷与访谈的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趋势。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与阻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积极影响与负面风险、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疫情前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生流动情况等,通过详实的数据资料系统展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呈现出的更加多元化、数字化、聚焦性和包容性的趋势。黄教授指出,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应当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在全球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准确定位我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方向。
再次,黄福涛教授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黄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分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西洋化、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的美国化、1952年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苏联化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际化四个阶段。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积极发声。从学生跨境流动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接收国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深造。从学者跨境流动来看,中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国际学术人才的双向流动。从科研创新来看,中国高校积极参与全球科研合作,科研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的高影响因子论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大学在全球大学的排名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加。当然,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诸多挑战。
最后,黄福涛教授指出,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将从数量驱动到质量驱动,更加注重国际化对学术水平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技术发展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国际合作中的应用程度提高;亚洲国家和地区需要通过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对中国高校而言,需要通过文化外交增强吸引力、提升软实力,提高区域化合作水平,继续推动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合作。同时,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国际合作教育。此外,还要以多样化的国际化政策支持中小型大学和非精英大学参与国际化。
交流讨论
在交流环节,黄福涛教授与参会师生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积极影响与可能风险”、“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与虚拟国际化”、“少子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讲坛最后,胡建华教授对黄福涛教授的报告进行总结:黄福涛教授的报告资料丰富、数据详实,以国际化的视野,深入剖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流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国实践,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和值得思考的研究问题,提供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与调查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胡建华教授再次向黄福涛教授表达诚挚谢意,感谢黄福涛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
文字/周恬恬
图片/茹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