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3点,由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系(所)主办的第115期“鹤琴讲坛”于随园校区田南楼602会议室顺利开讲。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麦考瑞大学教育学院荣誉研究员胡江波教授带来的“和孩子说理的艺术”专题报告吸引了学前教育系的众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积极参与。胡江波教授就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说理性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等问题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地讨论与交流。本次讲坛由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黄进教授首先对胡江波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讲座的背景与意义。随后,胡江波教授以“说理的语言”为核心拉开了讲座的序幕。胡教授通过麻省理工的经典研究指出,家庭语言输入量的差异(0-36个月儿童词汇差距达3000万)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起跑线,强调“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思维的脚手架”,语言质量在与小朋友交流中具有关键作用,倡导使用有理有据、因果分明的语言替代简单的要求或命令。同时,胡江波教授指出家长使用威胁或贿赂式语言(如“考不好别想玩”),本质是权利不平等的体现,反而会诱发孩子的反抗。

紧接着,胡江波教授深入剖析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她指出,思维惯性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意义认知和意义建构,从而影响其语言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逻辑,胡江波教授以“声称—原因—原则—立场”的“说理链条”对真实案例进行拆解分析,详细解读了从表象到本质的说理“层次四部曲”。并揭示了使用基于物理法则的逻辑性语言(如“打喷嚏捂嘴防止细菌传播”)因符合客观规律能被现实验证,更能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意义认知。

随后,胡江波教授进一步指出“立场决定说理的有效性”,并介绍了逻辑型法则、大群体法则、权威机构法则等立场类型,并通过正负能量极上的“类型排行榜”提醒大家,真正的权威并非来自于简单的命令或威胁,而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和逻辑基础之上。家长和教师应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建构合理的框架,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胡江波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实践指导。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胡江波教授针对教育实践中的说理难题,介绍了层次延伸、有限选择、平等交换等核心技巧,倡导“尊重从每一句解释开始”,积极推进“儿童是平等对话者”的儿童观变革,引发现场热烈共鸣。

在问答环节,胡江波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针对“如何纠正孩子过度关注他人缺点的行为”“如何在集体谈话中平衡不同孩子的观点”等问题,胡江波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研究成果,给出了详细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最后,黄进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胡江波教授的研究不仅在语言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更从微观视角切入,透视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意义领域,并对胡江波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