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报道:数智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12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2025510日下午,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邀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学系主任梅伟惠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数智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的学术讲座。本次报告由教育科学学院张蓉教授主持,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参与交流讨论。

1

主讲人:梅伟惠教授

2

主持人:张蓉教授

讲座开场,梅伟惠教授以“2025年你印象最深刻的科技创业事件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并介绍了杭州科技“六小龙”的惊艳表现——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宇树科技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全球领先等等。在这些企业的成功背后,创始人多毕业于国内高校,体现出本土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成果,也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

首先,梅教授借用迈克尔·韦德在《全数字化赋能》书中的观点,“数智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技术转型期,其创造的数智创业机会和影响力将是互联网迄今为止影响力的510倍”,深入剖析了数智时代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技术层面看,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减少从发明到市场的障碍;同时,技术有利于消除时空障碍,为创业者提供全球市场;此外,数字技术催生共享经济、平台型创业等新商业模式,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技术促进工作方式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导致正式工作与非正式工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

其次,通过追溯全球创业教育发展轨迹,梅教授结合相关国际组织、国家及大学的战略措施,详细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六大国际趋势,分别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战略、以组织化推进专创融合、培养全球高科技创业者、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学、加强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关注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

谈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路径,梅教授指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直接与间接机理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应强调全民性、协同性、创新性、终身性和多元性;在布局创新创业教育重点领域上,要聚焦高科技创业教育、全球创业教育、社会创业教育和数字创业教育领域;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上,我国高校创业学院呈现多种形式,像浙江大学的协调型、浙江工商大学等校的依托型以及温州大学的独立型。在推进专创融合上,可采取建设课程群、成立教育中心和实验室等方式。此外,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升国家创业环境指数也至关重要。

在交流环节,师生们积极踊跃提问。面对教科院同学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疑问,梅教授充分肯定了此类比赛的教育价值,认为其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交流、专业指导以及主动参与实践的宝贵机会。但她也指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如过于功利的目的和对奖项的过分追求,这可能会偏离活动的初衷,因此她鼓励大家在比赛中更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关注项目的落地情况、孵化情况。另一位同学就教育学科的学生如何适应数智时代向梅教授请教。梅教授谈到教育学科的学生应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她进一步阐释了创新创业的双重概念,对于少数人而言,创新创业是以成立机构的形式开展;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在工作岗位上践行 “内创业”,凭借创业意识和主动性提升工作表现。

4

学生提问

张蓉教授提出“南京为何出不了‘六小龙’”的问题,引发了梅教授与张教授关于城市体制和创业氛围的深入讨论。梅教授表示,杭州在助力“六小龙”持续发展、孵化更多优质企业方面也面临压力。她对南京的创新创业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南京高校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3

老师提问

讲座尾声,张蓉教授对梅伟惠教授的精彩学术分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进行了全面总结。她表示,梅教授从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国际趋势以及中国路径三个关键维度,引领师生们对数智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新思考。梅教授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同时放眼世界,全面考察了国际组织及重要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深入探讨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为我们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张教授鼓励南师大教科院的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项目,期待学校未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图文:刘欣婷

编辑:刘欣婷

审核:张蓉